未來幾年,家庭對住房的期望將如何發生轉變?

Saint-Gobain Weber Hong-Kong

(與ArchDaily合作撰寫的文章)

19502011年間,全球城市人口增加了五倍。2007年,居住在城鎮的人口數量第一次超過了鄉村人口數量。到2019年,城市人口已經佔據總人口的55%,預計2050年總人口的三分之二將居於城鎮。然而,這項增長並非在世界各地都是持續的。根據聯合國2018全球城鎮化前景報告,全球城市人口在20182050間預計增加25億,其中大約90%集中在亞洲和非洲。當這些地區的人口增加,對於能源、食物和水的需求也會上升,使得資源更加稀缺。這種稀缺將由城鎮化對氣候與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所致。

此外據2019報告的強調部分顯示,2018年時65歲以上的人口數史上第一次超過了5歲以下孩童的數量。預測指出,到2050年時65歲以上的人口數量將是5歲以下孩童或15-24歲青年數量的兩倍。

無論是預測人類的行為還是將來世界的模樣都並不容易。2019新型冠狀病毒流行病體現出我們(原先對事物)的確定性能消失得有多快。許多卓越的研究者正努力預測這次經濟危機後世界的發展,以及勞動關係、旅行出遊和人們移居流動上的變化。城鎮化和人口老齡化這兩項全球趨勢則是已發現的轉變,它們同樣地也會改變城市與建築的設計方式。那麼在不遠的將來,建築師要怎樣有備地面對城鎮和老齡化人口增長所產生的特殊需求與期望?

答案很簡單:以更有意識、更持續的方式使用人類資源、自然資源、金融資源以及空間資源。更詳細地說,互聯網的影響力是一個須得認真納入考慮的要素,它的普遍化將會迅速地轉變消費方式與商業模式。據估計,互聯網用戶數量超過50億(這占世界總人口的將近64%),其中50%的人們在路上使用。互聯網無處不在,它也許會關鍵地影響到人們的生活以及人們和建築之間關係的改變。

共享居住與習慣的改變:擁有自己的房子不再是首要目標

通過在線應用或互聯網,獲取產品和服務變得易化, 獲取它們的簡易性也逐漸比它們的所有權更被重視。舉個例子,在大城市中擁有一輛車與在有需要時使用拼車或汽車租賃服務相比,可能需要花費更多的錢和時間在一些官僚體制(的手續)上。像使用汽車一樣,使用鑽孔機、使用工作空間和房屋也是這般。 預計從2014年到2025年,這項共享型經濟估價將從$140億美元升至$3350億美元。這項趨勢當然也涵蓋了其他的居住方式。住房社會學家及Saint-Gobain社會凝聚力項目負責人Hélène Subremon [1] 指出,與之前幾代人不同,現在擁有自己的房子不再是人生的首要目標了。

就算在非相關人群中,非常規型住宅也已開始崛起。共享生活這一概念萌發於1970年代的丹麥,高昂的房價和大都市里孤獨的生活方式使得人們開始找尋一種能促進社區感、可持續性和協同經濟的新生活形式。最近,共享生活獲得了許多新的支持者並引起了市場的興趣,就像一直以來在這個概念下發行的項目一樣。在這種模式中,公共區域由數群人甚至是家庭一同共享,節省資源的同時締造社區生活空間。

住宅應具備適應性,容納更多功能及多代家庭成員

房屋需順應不同的使用階段,隨著時間變更自己的功能,比如能夠接納另一位親戚入住,或者在大流行病期間成為一個舒適的工作場所。針對需求的變化而設計時,寄望於可以輕易組合及拆解的模塊化方案似是一個好開端。 或者像勒柯布西耶百年前提倡的那樣,佈置沒有支撐牆的開放空間也依舊是個好方法。輕薄的、不透光的、或半透明的分隔(但具備良好的隔音)可以根據住戶的需求來組成新的空間。緊跟大眾和家庭在需求上的變化、適應突發的空間需求、同時讓家庭得到發展...這些都是基本的。此外,思考房屋怎樣為家庭的變更組合出不同配置,甚至在某些時候成為經濟來源也是迫切需要的。自建立以來,Airbnb接待了4億遊客,該平臺在全球超過81000個城市及191個國家運營。

生活的和諧性與質量也逐漸得到重視。人們渴望擁有平衡的生活,尤其是當遠程工作變得備受歡迎後大家將更多的時間花費在了娛樂與購物上(特別是線上的)。在2019新冠肺炎大流行病下,人們應當反思對遠程工作的不信任和擔心並迅速克服它。居家辦公沒過多久就迎來了常規化,而現在許多公司正重新考慮它們的工作政策以及對大型總部的需求,這些總部總是未盡其用。一份Saint-Gobain的調查顯示,第三產業的樓房租用率低達25%左右。

同樣地,許多人也意識到家無法在一夜之間成為辦公室,與年長的親戚或有特殊需求的人一同生活好像一下變得複雜起來。加強房屋的靈活性和可變性則能夠優化對空間的使用,尤其是當多代同堂變得更為常見後。AMA研究所2018年的數據指出,英國的多代同堂家庭數量比起上一個十年增長了42%;而ONS(英國國家統計局)預估全國現有將近180萬這樣的家庭[2] “同居並不是新現象,在一個世紀前的西方是一種常態,如今在部分地區依然是。不同的是現下同居的原因不一樣了[1]。”居住在逐漸受限的空間中,為所有的住戶建立有足夠隱私性的舒適環境是一項大挑戰。

健康和安全是最受關心的也是最挑戰設計師的

8-80城市是一家專注於提升城市公共空間的非營利性組織,他們寫道:“如果我們城市中所做的一切對8歲和80歲的人都友好,那麼它對所有人都非常好。”這句口頭禪也適用於房屋。同之前提到的,在20002050年間全球超過60歲的人口將會翻倍達到22%,但是25%的房屋被認為是不適合老人的。為全年齡段和不同體能的個體創造可以安居樂業的空間是必不可少的行動,最重要的是,這體現了來自內心的包容。傳統上來說,無論是為老人還是殘障人士提供的提升可及性的產品都被看作是附加物、在已有空間裡的事後添加,通常缺乏美感。廚房與浴室是兩處對可及性最嚴格的地方,因此需要最細心執行的設計。對城市設計而言,為適配儘量多的人群和功能而使用合適的尺寸、配置和材料已經是必然的任務。

既然我們將90%的時間都花在室內,並且這個比例也不太可能縮小,那麼想想那些在房屋中或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傷害並降低生活質量的因素便十分煩惱。為了促進住戶的流動性和自主性,未來所有的建築材料都必須為住戶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生活環境方面特別需要關心的一點便是室內溫度,它會受周圍氣候變化與城市中勘測到的寒潮和熱浪所影響。

對老人而言,劣質的施工和欠佳的溫度調節帶來的不僅是不適,也會對他們的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在夏日或是潮熱時節,老人們會感到竭力、中暑、脫水和過熱,這些都會加重心臟和呼吸疾病。冬季當溫度降至8攝氏度以下時,65歲及以上者患上肺炎、低溫症、中風和心臟病的風險則易增加。[3]

使用被動型方案不需要複雜的制熱或製冷系統,長久看來價廉且更具可持續型。建築師有責任對新型材料、技術、和施工方案保持瞭解,為建築創造最佳的熱舒適性。

在氣候寒冷時,多加考慮牆體是否採用了良好的保溫材料算是一個好的出發點。有設計巧妙、調適良好的供暖系統做輔助,確保房屋不漏風並使用節能玻璃有助於保持溫度一致。就像看上去那樣基本,留意建築中所有構件,從覆面到結構材料的成分,都對建築的呈現效果至關重要。在炎熱地區,除了隔熱以外,製冷系統與阻擋直接太陽輻射的設備也需要多考量。建築師們也可以混用可開型窗戶,讓空氣順暢流通。

噪音,污染物,以及不佳的室內空氣質量:未來城市密度的新難題

除了城市污染以外,關注室內空間質量也十分重要。這使一個被忽視的大問題,但是待在室內污染環境中對人體健康的損害現已被證實。倫敦國王大學研究顯示,如果我們在流行病期間因為社交距離限制而每天多花一個小時做飯,我們會處在比以往多平均19%的微粒污染中。像是煎炒和烘焙等料理方式會產生大量的微小顆粒。當我們吸入時,這些顆粒將進入我們的肺部、血管和心臟。[4]

內部的污染物會造成刺激、頭痛、喉嚨沙啞,甚至是呼吸道疾病。那我們要怎樣減少污染物的誕生呢?首先,建築師必須選擇低VOC(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和低甲醛排放的建築材料。營造足夠的通風和持續的空氣流動非常重要,陽光與空氣對住宅來說必不可少,尤其是有老人和小孩時。一些產品的存在就是為了提升空氣質量,比如為住戶保證空氣良好、吸收污染物的石膏板或牆面覆蓋層。建築師也可以使用低排放的材料,例如玻璃絲。

通風不夠的話環境會變得潮濕,為黴菌和蟎蟲等生物製劑提供溫床,這會危害有過敏症和呼吸問題的人。黴菌同時也能導致呼吸問題和誘發哮喘。老年人、呼吸疾病患者以及免疫系統低下的人群最容易受影響。

建築師另一方面也需要考慮怎樣使用空間以確保聲音環境合適。處在一個嘈雜的環境、或是喧嘩的空間中是非常不快的,這也會從頭到尾地影響到我們的身體和心情。老年人聽力的衰退使得與老一輩同居變得有些棘手,這迫使他們將自己隔絕在自我世界中,增加了抑鬱和癡呆發生的幾率。研究顯示,於患有癡呆症的人群來說聽力是對生活質量影響最大的感官。噪音干擾會引起焦慮並引發其他感官的問題,比如視力以及對光的敏感度。[3] 因為聽力和平衡有關,噪音也會增加摔倒的風險。背景噪音還會妨礙老年人的安適,限制他們與周圍人的互動。

有著良好隔音的窗框和牆可以預防這類問題。平衡運用帶有吸音效果的表面也可以在減少回聲噪音上起到作用,使交流更便捷。此外,使用能夠均衡吸音的產品有助於提升環境的聲音舒適程度。在較為寬闊的地方減少聲音的傳播,在較小的房間則優先考慮聲音和音效的清晰度。

另一個對所有人的健康來說都十分重要的問題便是日光。均衡分佈的自然光既可以幫助人們看清周圍的事物並調節日週期(生物鐘),同時改進心理健康和提升幸福感。哪怕只是透光窗往外望,與自然的互動能讓老年人以及癡呆患者更好的與他人相處,感到更加自信,滋生歸屬感,控制及改善心情。

“建築的目的是支撐生活的不可預測性。” Paulo Mendes da Rocha 重複申明這句話。這句話似乎應用在了更多地方,因為在變化多端的時代建築師須得靈活且多才多藝。如果建築師從設計的一開始便考慮到住戶的需求會隨著時間產生巨大的改變,通常像是會有老人或身有不便的人入住,那麼世界將滿足每個人的需求,變得更有彈性更包容。最後,新的施工技術、材料和流程必須通過材料革新和新型連結系統來滿足人口(擴大後)漸增的需求。